首先,國外自動化家禽養殖設備更注重“機”控而不是“人”控。眾所周知,人力在西方國家比較昂貴,養殖這種曾經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的社會活動現在已經被機器和極少數人取代。因此,西方國家的養雞場自動化程度很高,周六、日和節假日雞場甚至是無人運行的。在一個飼養密度非常高的雞舍里,何時升溫,何時通風,何時喂料,何時控制光照等這些日常雞舍工作是由雞舍的中央控制電腦(見圖3)決定,并發出指令控制其他設備完成的。由于控制精準,發達國家的養殖場數據非常好,料肉比、料蛋比都比較高。
貴州養殖設備公司了解到,國外高科技在養殖設備的設計中運用很多。當國內很多大型養殖場還做不到全自動化管理、全程電腦操控的時候,西方的家禽養殖場已經開始嘗試著建立雞場無線化控制管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不同之處是國外對于養殖設備相關理論的研究相當注重。西方國家的高校的畜牧獸醫學院里設有專門研究養殖理論的科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對養殖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再將這些研究運用到設備的設計、改良上。國內對于這方面學科的研究相對較少,沒有專門的科系,一些做機械設計的不懂得養殖防疫知識,懂得養殖防疫知識的對機械構造了解不多。比如西方國家很早之前就在使用的通風理念“POWER MODE”、“TUNNEL MODE”(最小通風和縱向通風)。在國內通風模式不僅名稱叫法多樣,甚至有的雞場管理人員對其一知半解,即使配備了自動化程度很高的設備也不懂得如何使用。
三 國內養殖設備自動化突破方向
國內家禽養殖設備要完成“機械化”到“自動化”的轉變,路有多遠?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求突破:
1 注重相關理論研究
一項新的養殖理論的確立帶來的可能是養殖設備的一場變革。比如濕簾降溫理論的確立。濕簾(見圖4)的使用是家禽養殖設里通風系統的一項偉大的變革,這項新技術的使用使得夏季和炎熱地區的家禽養殖各項數據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外界高溫環境下,舍內雞群也可以保持很好的成活率、料肉比或料蛋比。值得注意的是,養殖設備理論研究需要復合多學科人才的共同努力,這是由于養殖設備的特殊使用環境造成的。機械、電子計算機技術、畜牧學、獸醫學……未來科技的發展可能會融入更多其他的學科,比如光學等。
2 積極引入最新技術
一項新技術的發展帶動的不僅是其本身學科的大力發展,還會促進其他領域不同程度的拓寬。比如近幾年流行的觸屏手機,觸屏平板電腦。如今的科技日新月異,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是不是有一天雞舍的自動化控制僅需要在手機上下載一個運用軟件就可以實現呢?也許不久的將來這就是雞舍管理者日常做的事。
3 做與本土化接軌的“中國創造”
中國家禽養殖有著不同于西方國家的自己特色,比如防疫。中國的地區流行病和傳統養殖方式、方法決定了在家禽養殖中需要做很多次防疫。每次防疫的制劑和方法都有不同。小規模養殖時,防疫可以靠人力解決,但是當養殖規模成幾百倍幾千倍的擴大時,單靠人力去解決這一問題顯然不現實。這就需要適當調整養殖設備,比如改良飲水設備,使其以最少人力實現雞群免疫。